■ 人物专访

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团队负责人文秋芳老师专访

期次:第418期       查看:133




  1 月 5 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我校文秋芳教授带领的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团队入选。4 月 18 日,教育部教师司将在我校举行“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牌匾和证书颁发活动。为此,新闻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就团队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专门采访了文秋芳老师,现将采访内容与大家分享。
      Q1:黄大年团队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抓好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抓团队育人的工作,想问一下团队如何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在学校教师中起到示范作用?
  A1: 我们依托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通过许国璋高等研究院这个平台,按照四个方向来建设团队。第一个方向是国家语言能力建设。这个方向对我们团队来说是全新的研究领域,但提高国家语言能力能够直接为国家战略服务,因此我们带领全校不同院系的青年教师,特别是非通用语教师,投身到这个新领域的研究中。第二个方向是“产出导向法”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个方向的研究主要是为中国的外语教学走向世界,创造带有本土色彩、又能跟国际对话的理论。第三个方向是外汉对比研究。这个方向主要是组织全校各语种的青年教师在中外语言的比较上进行理论创新研究。第四个方向主要探究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培养模式的创新。虽然我们团队建设以科研课题为抓手,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乐于奉献的良好道德品质始终放在团队建设的首位。
      Q2:国家语言能力既是国家的软实力,也是硬实力。当前中国国家语言能力建设与西方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针对国家语言能力和条件建设方面,团队计划开展哪些工作?
  A2:国家语言能力一种是资源能力,一种是话语能力,这两个能力构成了国家语言能力。以国家话语能力为例。它包括国家话语管理能力、国家领导人话语能力,国家机构话语能力、国家媒体话语能力和国家外译话语能力。目前我国的国家话语能力还不是很强,经常处在“有声发不出”“有理说不清”的境地。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国家语言能力研究团队申报了多项研究项目,例如我们研究了美国、法国、巴西、俄罗斯的国家语言能力,后来以此为基础,又申请了国家社科办的重大招标项目“国家外语人才动态数据库建设”。同时,我们组织了非通用语种的老师对多国国家领导人话语进行分析。此外,我们还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政策研究。
      Q3:团队计划构建具有北外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想问一下团队将来在学校通识教育方面计划做哪些创新?
  A3: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个是通过成立专家委员会进行顶层设计,另一个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调研设计。后面这一个也就是让学生自主参与设计,这个参与不是应届生,而是现在在校的学生,主要是三年级、四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去调研,为学弟学妹设计通识课程。另外,通识教育也可以融入到思政课教育当中。教师们日常的讨论和互动中都有思政教育的内容,育人是全过程、全方位的,不能完全靠搞思政的人来做思政教育,思政教育要注意问题导向,要带着问题引导学生去讨论。
       Q4:申报材料里提到了产出导向法,该方法认为外语课程不仅要实现工具性目标,而且要达成人文性目标。您能否结合 《新一代大学英语》的编写,谈一下产出导向法是如何运用的?
   A4:“产出导向法”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全人教育说”。这种育人的功能与语言学习不是两张皮,而是有机融合。总体来说,我们的英语教学要让学生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同时能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引导学生“三观”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思想教育主要体现在课文的选择和任务内容的设计上。在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所谓用英语做事,就是要能够说、能够写、能够译,不是光会读,光会听。我们给学生先设计一个场景,让学生尝试表达,如我们要求学生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有什么不同。可能他说不出来,这个时候他就会意识到自己的知识不够,需要学习,而这个单元刚好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这样我们就为学生制造了“饥饿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同时,我们会把这个任务分成若干小任务,让学生分别学习讲述苏格拉底和孔子的特点。有关苏格拉底的特点有一篇文章,不是很长,教师将其分成几个小点,具体分析苏格拉底的特点,一步步往下进行,有关孔子的特点,我们也有一篇文章,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孔子的特点。最后再进行两位哲人特点的比较时,学生的困难已经不大了。
      Q5:团队如何发挥老、中、青成员的集体力量,进行跨学科、跨院系的研究?
  A5:团队一共有 14 位老师,我是年龄最大的,其他老师年龄从 30 多岁到 50 多岁不等。我们围绕四个方向开展团队建设。换句话说,每个方向就是一个子团队。这四个方向的研究任务是长期的,会一直做下去的,同时也会不断扩大团队的力量。一是我们会把开展通识教育作为跨学科、跨院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通识教育作为产出导向法的重要研究内容;二是产出导向法要吸引更多非语言专业的人才,不但包括优秀的研究人员,还包括优秀的学生;三是在研究过程当中以语言学为基础,整合校内外各个学科的力量,包括教育学、法学、国际关系、经济学等,共同开展研究。
      Q6:您的座右铭是什么,方便与我们分享吗?
  A6: 谈不上什么座右铭,但我一直跟学生讲,一个人的生命既有长度,也有宽度。我觉得人既要追求生命的长度,更要追求它的宽度,使你的生命更加有意义!如果一个人做了两个人的事情,一天做了三天的事情,就可以说已经扩展了生命的宽度,根本不用为自己的年龄担心。我说我现在已经活了 100 岁了,但是还要再活好多年(大笑)。所以天天在这儿干活,干得乐此不疲的,很多人不理解我,说天天来上班还挺开心的。我说是啊,我充分利用点滴时间,把能做的事情都做好,努力拓展生命的宽度。其实,我只不过是比别人少玩了一些罢了。
文秋芳老师的金句:
      1. 我一直都是觉得要带一个学生,实际上就是要塑造一个人,你要让他的世界观、让他的正能量能够发挥到极致。(谈如何带学生)
      2. 教师在育人过程当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家国情怀和中国立场。(谈思政教育)
      3. 我们倡导学习创新,倡导学用一体,倡导全人教育!(谈学习方法)
      4. 我做的事情比别人多,我觉得我活的比任何人都长,这个可能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谈人生感悟)
      采访人:新闻中心李茂林,教师发展中心董洁琼     整理人:李茂林